一是春季猝死。多在青石山下梯田发生,表土下属黄粘土、黑粘土,遇到秋雨(10-11月)过多时,土壤毛细管密封。严重干旱时,粘土层呈干坯状,毛细根窒息或因干旱而死亡。明年春果树正常发芽,仅靠树体内部贮存的水分,新芽长到5-10厘米时,中午如遇到高温,会突然萎蔫猝死;
二是雨季猝死。表土下多是粘重土壤,雨后树下长时间积水成涝,土壤通气不良,毛细根窒息死亡,雨后高温蒸发,全树猝死。清耕果园较重,生草果园很轻;
三是施肥造成果树死亡。一种情况是对幼龄果树施用的化肥离主干太近并过于集中,造成烧根死亡;另一种情况是施用尿素、碳酸氢铵、鲜鸡粪等,过于集中而伤及根系,造成氨气中毒;或施用含氯过高的肥料造成氯离子中毒。这种肥料中毒现象均是先从根茎到中干顶端形成干死皮层,最后导致全树死亡;
四是真菌侵染。如白绢病、根瘤病等造成烂根死亡。
近两年来,除了上述四种烂根死树原因以外,各地区的各种成龄果树均出现烂根死亡的现象,并呈日趋严重的趋势。桃树出现死枝、死树现象;大樱桃陆续出现烂根死树现象;成龄苹果园,特别是胶东砂石山地区,土质疏松,通气良好,也频频出现烂根死亡现象。去年还是完整无损的果园,今年生长期,树上几个大枝突然死亡,最后导致全树死亡。有的果园户,二亩苹果突然死亡20多株,占总株数的25%以上,有的果园猝死率在60%以上。这种现象村村皆有,在各地区已呈普遍发生并日趋严重的趋势,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。
而这样的果园有两个特点:
一是土壤PH值已降到5.5以下,土壤严重酸化;
二是长期化肥当家。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,果树烂根猝死现象还是较少见的,这都依赖于发酵腐熟的农家肥。但是随着普遍大化肥下底,
有机肥投入不足,致使烂根现象开始频繁发生。
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,绝大多数果园完全依赖化学肥料。30多年长期化肥当家,中、微量元素严重枯竭,土壤有机质严重匮缺,多数果园有机质含量下降到0.5%或以下。因此造成土壤严重酸化,原来PH值6.5-7的微酸性、中性土壤,很多酸化到PH值5.5以下。土壤中微生物区系遭到严重破坏,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失去生存环境,有害病菌在土壤中繁衍成灾。由于有害病菌对根系的侵蚀,造成桃树枝条细,叶片小,叶片黄化,最后死枝、死树;大樱桃烂根或因根瘤病而死树;苹果先出现枝条细,叶片小的现象,最后出现因烂根而死枝、死树的现象。这都是长期化肥当家的严重后果。
当然,这种现象不能一棍子打死说是化肥使用的错,严格来讲不用化肥肯定不行,关键的是要合理使用,减少化肥的投入,增加有机肥、生物有机肥的占比。
①对土壤:有机质、有益微生物能够改良土壤,打破土壤板结,提升土壤对酸碱的缓冲能力。
②对树体:果实采收后施用有机肥,有利于树体恢复树势,储存营养,利于安全越冬,对第二年的花芽分化很有帮助,能够从根本上减少“大小年”现象。
③对果实品质:有益微生物能够促进果实的转色,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,提升单果重量,同时减轻畸形果的比例,减轻果锈,提升商品果品质。
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地位和数量,一定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数才好。我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,一般旱地为0.5%-3.0%,水田为1.5%-6.0%。因为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是在不断进行的。土壤有机质在消长过程中,土壤肥力也相应地随着不断改变。
据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介绍,理想的土壤中,固体占50%,空气和水分各占25%。固体中矿物部分占45%,余下5%的有机质中,各种活动的生物有机质占10%,根系有机质占10%,已经转化为稳定的高分子的“死的”有机质占80%左右。
丰富的有机质下,土壤中自然形成庞大的食物网,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,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是土壤活力的来源,从养分转化直到病虫害控制,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!